小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,这个时节不管是北方地区还是南方地区都已经进入寒冷的冬天,虽然古代的冬天大多都是休息的时候,可为了生活还是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准备,因此也就形成了一些独特的习俗。那么为什么小雪节气腌咸菜?小雪节气的风俗有哪些?
为什么小雪节气腌咸菜
因为冬天的新鲜蔬菜没有那么多,所以,小雪腌菜的习俗也是由来已久。人们选取腌制的蔬菜花样不少,除了一些青菜之外,“雪里红”等也颇受青睐。
腌好后,腌菜要搁置在通风处,隔一两天翻一次,整个过程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。做好的腌菜鲜香可口,也有的人家会配上胡萝卜、大蒜叶等一起食用,也算是一道颇为美味的佐餐。
小雪节气的风俗有哪些
晒鱼干
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、储存乾粮。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,另外还有旗鱼、沙鱼等。
台湾俗谚:十月豆,肥到不见头,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,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“豆仔鱼”。
吃刨汤
小雪前后,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“杀年猪,迎新年”民俗活动,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。
吃“刨汤”,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;在“杀年猪,迎新年”民俗活动中,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,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“刨汤”。
吃糍粑
在南方某些地方,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。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,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。
古时,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,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。有俗语“十月朝,糍粑禄禄烧”,就是指的祭祀事件。
小雪节气的起源
《孝经纬》说:“(立冬)后十五日,斗指亥,为小雪。天地积阴,温则为雨,寒则为雪。时言小者,寒未深而雪未大也。”
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,它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。气候要素包括降水、气温、光照等,其中降水是气候一个重要要素。
小雪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。气象上将雨、雪、雹等从天空下降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,都称为“降水”。
这个节气之所以叫小雪,是因为“雪”是寒冷天气的产物,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,故用“小雪”来比喻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。小雪节气的到来,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,降水量增多。
本文由易学居整理发布:(本网部分文字及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犯您的权利,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)